周丽淇
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
另外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、幹事長劉世芳、副幹事長黃世杰、副書記長洪申翰及立委鄭運鵬、許智傑、吳思瑤及蔡易餘,今天早上也到在台北市西園路2段與西藏路站路口,呼籲民眾9日要出來投票反對罷免。林昶佐則感謝各方幫忙,他表示會按原定計畫衝出每一張「不同意罷免」的票,也希望選民都能出來投票。
因此黨團成員今天出來一致支持林昶佐,也拜託中正、萬華的選民站出來,發揮正義感,不要讓林昶佐孤單,不要發生任何遺憾,讓林昶佐繼續留在立法院,一起為台灣民主、國家發展打拚。陳奕齊強調,過去顏家一直在強調服務,可是政治服務不該是利用公職身份去服務你家族的利益,經過這段時間的檢驗,發現顏家好像利用公職來服務的並不是大眾的利益,而是個別家族的利益。不過對於中正萬華區的林昶佐罷免案,至今未見藍營大咖表態,日前雖然曾傳出要找立委鄭麗文幫忙,但也沒有下文。陳亭妃說,公投「南票北補」相當成功,不過1月9日只有台中第二選區和北市中正萬華區的選民可以投票,因此要「南氣北補」,從南台灣把力量帶上來。但隨著罷免投票日接近,國民黨中央至今沒有明確動作。
高雄市議員黃捷和前立委陳柏惟被罷免時所遭遇到的困難,他們都遇到了,罷免投票要扭轉民眾過去的觀念,呼籲民眾出來投「不同意罷免」,不然恐會重演陳柏惟罷免案。鍾小平更曾表示,罷免林昶佐應由國民黨部主導,他自己只是從旁協助的義工,罷免林昶佐仍然是藍綠對決,自己力量有限,要靠國民黨的力量。「我們做的每個計畫,都是作品」 Q:在2020年與北師美術館合作《青春不朽》後,談談這次加入《光》一展的籌備過程。
其中在《光》一展中展出的《甘露水》,作為長久以來台灣美術史中的一個歷史謎團,在失蹤63年後終於在今年重見天日[1]。從個人、藝術家的史觀去了解那個時代,會覺得歷史越來越立體,但如果從台灣電影或攝影史切入,則會發現目前研究明顯缺乏媒材或技術層面的考究,很少研究者會去討論鄧南光用了什麼機器與底片、照片中的招牌寫了什麼、當時生活的場景為何長這樣? 進一步設想,如果100年後的人們回看當代的我們,那iPhone、臉書與Instagram就是相當呼應這個時代的媒介,反而電影院裡正在上映的商業電影,未必那麼直接地記錄了生活場景與活在這時代的人的面貌。不管是委託製作或是個人創作,只要媒材是影片,它就是一個藝術作品,不分高低貴賤,所以在製作時,本應就要百分之百全力以赴地製作任何一支影片。最初美術館的委託製作,只有目前在二樓與地下室出現的《荊棘之道—暗房與詩歌》影像裝置。
因為我自己出生日本,對日語相當熟悉,對人的移動與異地生活很感興趣。翁鬧作品多在1930年代發表,因此在影像質感上,希望透過膠卷拍攝呈現當時的氛圍,這也是邦銓的專業。
另外,《甘露水》為美術館委託製作,當初館方有特別對作品有什麼設定?而您們又如何在委託製作與個人創作之間權衡拿捏? 林:延續《不朽的青春》展覽的經驗,2021年館方順勢邀請我們參與這個呼應「文協百年」的展覽,加入時間是今年三月,當時還未出現《甘露水》端坐八卦山半山腰蓮花座上的釋迦摩尼大佛像,竣工於民國50年,佛身高約23公尺,曾有東亞第一大佛稱號。台灣議會之父林獻堂在昭和8年(1933)11月27日的日記寫道:「...... 楊英梧、林瑞騰為景山、雙全主婚,午後四時將舉行結婚式於彰化武德殿,請余為証婚人。1795年鎮番亭在陳周全事件毀損,為了強化當地防禦,原址另建定軍寨設置砲台。
八卦山大佛是彰化人的共同回憶,也是知名的景點。現今的八卦山大佛風景區涵蓋大佛周邊景點,包含八卦山大佛、乙未保台和平紀念公園、銀橋、文學步道,以及天空步道等,景點塑造尚保留過去歷史脈絡。佛前設有九龍池一座、石獅兩隻(圖1)以及蓮花燈,佛像身後陸續增建大佛寺以及八卦塔。不過不論來源為何,「八卦山」早已是百年來大家熟悉的彰化代名詞。
八卦山大佛是民國(以下同)43年時任彰化縣長陳錫卿與當地善化堂堂主世溪松先生等人發起籌建,由民眾捐款並向縣政府申請租用公有土地後,在45年開始興建。造訪八卦山大佛是當時政府接待國外政要經常安排的行程,52年2月友邦茅利塔尼亞新聞部部長孟古士受邀訪華拜會(圖2),均安排遊覽大佛風景區。
八卦山溫泉是昭和8年(1933)台中州建設的公共溫泉浴場,以八卦山湧出之礦泉加熱提供,浴場外觀仿西式建築,設有客室、食堂等休憩場所,一旁有溫泉別墅卦山館。八卦山名稱來源眾說紛紜,一說是山形如八卦故稱,另一說法是該處曾為林爽文、戴潮春等民變事件地點,民變發生與天地會組織關係密切,由於易經中「天地」代表八卦之首「乾坤」,故有八卦山源自天地會說法(註2)。
彰化八景「鎮亭晴雲」、「定寨望洋」到後來的「卦山春曉」皆是各時期文人雅士對八卦山俯瞰彰化平原、遠眺台灣海峽之景的讚譽。八卦山大佛現址為「定軍寨」原址,也是抗日保台激戰地點。一時三十分英梧使天佑先迎余到八卦山溫泉少憩,成龍亦同行。爾後八卦山溫泉與其旁的卦山館成為政府開會與招待貴賓場所。八卦山不僅是歷史古戰場,風光明媚亦是有目共睹。由於遊客眾多,彰化縣政府為台灣省政府擴增組織員額,修訂八卦山風景區管理處組織規程以便於管理。
卦山館由勵志社管理,更名為八卦山招待所,蔣中正總統造訪彰化時,亦曾前往此處休憩(註8),八卦山溫泉浴場則改為卦山大飯店。後因八七水災被迫停工,隨即重新組織「財團法人彰化八卦山風景協建會」接續工程並於50年落成(註1),成為彰化至今最顯著的地標。
惟溫泉泉源逐漸枯竭,浴場與飯店現已不復存,不過仍可從彰化市的溫泉路遙憶當時八卦山溫泉盛況。日本統治台灣時期,昭和2年(1927)台灣日日新報社推出「台灣八景」票選活動,選拔台灣風景經典名勝,產生「二別格、八景、十二勝」結果,其中十二勝分別指草山、新店、大溪、角板山、五指山、獅頭山、八卦山、霧社、虎頭埤、旗山、大里簡與太平山,八卦山列入十二勝之一(註4)。
Photo Credit: 國發會檔案局檔案樂活情報提供 圖2:茅利塔尼亞新聞部部長孟古士 八卦山擁有特殊地理歷史,今日遊客造訪八卦山大佛風景區,可從八卦山大佛前方平台眺望彰化市景,追憶原處曾經矗立的鎮番亭、定軍寨與北白川能久親王紀念碑。而大佛所在的八卦山,向以景色幽美為眾人所知,「卦山春曉」被譽為彰化八景之首。
八卦山曾以「寮望山」、「望寮山」為名,清康熙56年(1717)的諸羅縣志記載官方平定大甲西社番林武力事件後,改名「定軍山」,高點興建「鎮番亭」,有「鎮亭晴雲」稱呼。同年曾任台灣民報記者的黃旺成先生於12月10日的日記亦提到:「…...午後2:10發彰化行タクシー登八卦山溫泉 設於山上州營 頗周至 晚タクシー來迎......」(註7),均呈現八卦山溫泉是當時台灣人宴客、休憩的好選擇,也讓八卦山貼近民眾的生活。八卦山大佛完工之際,民眾爭相造訪與大佛合影。日本為接收台灣,當時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南下,在八卦山上與抗日軍游擊隊正面交戰,成為乙未戰爭戰事最激烈之處。
Photo Credit: 國發會檔案局檔案樂活情報提供 圖1:八卦山大佛與石獅 相較於大佛帶來的高聳印象,大佛坐落的八卦山其實僅高97公尺,約4個大佛高,但由於西臨彰化平原,北靠台中盆地,東倚南投山區,戰略位置良好,過去常是武裝衝突的舞台。穿過銀橋,循原為舊彰化神社參道的文學步道,拜訪風景區內紀念乙未戰爭抗日保台史蹟館與紀念公園,一覽八卦山的歷史多面性。
日本統治時期八卦山的遊覽方式,可參考昭和17年(1942)台北市商工課出版的《大東亞共榮圈の中心地-台北》(註5),旅客抵達彰化後,乘坐汽車欣賞八卦山景,順道享受溫泉。2021年適逢八卦山大佛屹立一甲子,就讓我們一起探尋國家檔案中八卦山大佛與風景區的故事
日本為接收台灣,當時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南下,在八卦山上與抗日軍游擊隊正面交戰,成為乙未戰爭戰事最激烈之處。爾後八卦山溫泉與其旁的卦山館成為政府開會與招待貴賓場所。
八卦山不僅是歷史古戰場,風光明媚亦是有目共睹。佛前設有九龍池一座、石獅兩隻(圖1)以及蓮花燈,佛像身後陸續增建大佛寺以及八卦塔。由於遊客眾多,彰化縣政府為台灣省政府擴增組織員額,修訂八卦山風景區管理處組織規程以便於管理。穿過銀橋,循原為舊彰化神社參道的文學步道,拜訪風景區內紀念乙未戰爭抗日保台史蹟館與紀念公園,一覽八卦山的歷史多面性。
端坐八卦山半山腰蓮花座上的釋迦摩尼大佛像,竣工於民國50年,佛身高約23公尺,曾有東亞第一大佛稱號。八卦山大佛是民國(以下同)43年時任彰化縣長陳錫卿與當地善化堂堂主世溪松先生等人發起籌建,由民眾捐款並向縣政府申請租用公有土地後,在45年開始興建。
同年曾任台灣民報記者的黃旺成先生於12月10日的日記亦提到:「…...午後2:10發彰化行タクシー登八卦山溫泉 設於山上州營 頗周至 晚タクシー來迎......」(註7),均呈現八卦山溫泉是當時台灣人宴客、休憩的好選擇,也讓八卦山貼近民眾的生活。八卦山曾以「寮望山」、「望寮山」為名,清康熙56年(1717)的諸羅縣志記載官方平定大甲西社番林武力事件後,改名「定軍山」,高點興建「鎮番亭」,有「鎮亭晴雲」稱呼。
卦山館由勵志社管理,更名為八卦山招待所,蔣中正總統造訪彰化時,亦曾前往此處休憩(註8),八卦山溫泉浴場則改為卦山大飯店。台灣議會之父林獻堂在昭和8年(1933)11月27日的日記寫道:「...... 楊英梧、林瑞騰為景山、雙全主婚,午後四時將舉行結婚式於彰化武德殿,請余為証婚人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